对于制冷行业人,科力达15年专注于工业冷水机研发生产,今天,小编无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了一篇关于《中国首例冷冻人》的相关文章,打着好奇的名号看了全文,才知道这里“冷冻人”是真实事件。

故事得从8年前开始说起,那是2017年春天的一个深夜,在山东济南一家医院的病房里,桂军民凑到病危的妻子展文莲耳边,轻声问:“让你先睡一觉,等病能治了再醒来,好不好?”
意识模糊的展文莲,轻轻点了点头。
就是这个点头,让展文莲成了中国第一个被冷冻的人。
一个普通丈夫的绝望选择
据了解,展文莲被确诊肺癌晚期时,才46岁。丈夫桂军民倾尽所有,化疗、靶向药...硬是把半年寿命延长到两年。
但最后,医生还是摇头:“没别的办法了。”
就在绝望时,桂军民偶然看到一本《永生的期盼》,书里说人死后可以冷冻起来,等未来医学发达了再复活。
这个像科幻小说一样的想法,成了他最后的希望。
“我知道很多人说我疯了,但当你眼睁睁看着最爱的人要永远离开,任何一丝希望你都会抓住。”
那个永生难忘的夜晚
2017年5月7日凌晨,儿子桂嘉源亲手摘下了母亲的呼吸面罩——这是冷冻必须的步骤。这个决定,让他背负了8年的心理负担。
“我觉得对不起儿子,但如果不做,我们连万一的希望都没有。”桂军民说这话时,声音依然发颤。
55个小时的手术后,展文莲被送进-196℃的液氮罐。儿子说:“从此以后,我觉得妈妈只是出远门了。”
8年等待,物是人非
如今8年过去,57岁的桂军民头发花白了,心脏做了支架手术,走路需要人扶。
他有了新伴侣王春霞。这件事让他备受争议:“有人说我深情是装的,可我也是个活生生的人,会老会病,需要人照顾。”
家里还挂着展文莲的照片,但王春霞慢慢换掉了旧家具,在墙上贴了喜字。三个人,以这种微妙的方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。
科学与亲情的拉锯
这些年来,桂军民每个月都会去看那个液氮罐。罐子屏幕上显示着温度:-190.6℃。
科学家告诉他,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冷冻人成功复活。最小的冷冻细胞也只能做到头发丝那么大。
“有时候我也怀疑,这么做到底有没有意义。”桂军民坦言,“但已经走到这一步了,除了相信,还能怎样呢?”
一个家庭的三种等待
儿子把母亲的金首饰熔成戒指,每年用U盘存下家庭视频,等母亲醒来给她看。
妹妹在老家给姐姐修了衣冠冢,每年扫墓7次,她说:“大姐的灵魂要有个去处。”
侄女选择去冷冻机构上班,却从不敢去看液氮罐:“不看,就能觉得大姨还在。”
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
桂军民对儿子说,自己死后也要冷冻:“不能让她一个人醒来面对陌生世界。”
而对现在的伴侣,他的态度很现实:“真要到了那一天,她可以走。”
王春霞却很坦然:“她要是真能醒来,我就离开。现在,我只是想有个伴。”
科力达15年专注于工业冷水机研发、生产与服务,根据各种工业生产加工设备特点研制精密冷水机,性能稳定,操作简单,高效节能。广泛应用于以半导体,CO2 ,YAG,光纤等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加工设备。以及应用于其它工业方面:如医药、生物、化工、食品、饮料、塑胶、电子、纺织、化纤、电镀、超声波、机械加工、特种铸造、焊接、造纸、复合材料、水处理、印刷等行业。咨询冷水机>>>www.kldjm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