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ro-LED将进入应用元年: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定义”

发布时间:2025-11-15 09:19:47
浏览量:0
Micro-LED将进入应用元年: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定义”

像人形机器人、可回收火箭等领域一样,国内Micro-LED产业正进入一个重要窗口期。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明确提出,要实施产业创新工程,加快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作为被公认为继LCD、OLED之后的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,业界对Micro-LED的探索呼应了国家战略规划对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的部署,也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劲动力。


image


显示技术的六边形战士面临现实挑战


据了解,Micro-LED指的是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。华西证券一份研报指出,Micro-LED不仅具备Micro-OLED高分辨率、高PPI、高刷新率、高对比度等特点;同时继承了无机LED的特性,可进一步提升响应时间、功耗和色域等性能,并有效改善Micro-OLED亮度低和寿命短的问题。


事实上,Micro-LED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,虽然产业期待高,但商业化进程缓慢。

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近期公开表示,目前Micro-LED面临外延、芯片、巨量转移和驱动四大核心挑战。


据了解,所谓的巨量转移是将大量Micro-LED芯片从源基板转移至目标基板的过程,影响着Micro-LED产品量产的进程。


因此,如何快速且精准地将大量微米级LED芯片转移到目标位置成为巨量转移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,而这一问题也影响了Micro-LED大屏的量产,使得Micro-LED大屏商业化迟迟未有突破。


为解决巨量转移这一核心技术瓶颈,记者从天马方面了解到,该公司联合国内设备厂商,自主研发了定制化全自动巨量转移与键合设备,创新性地采用2×16mm大光斑激光技术,该方案将单台设备的转移效率提升至40KK UPH(每小时4000万颗),转移及键合良率稳定在极高水平,从工程层面满足了小批量生产的需求。


此外,全彩显示也是核心技术难点。前述华西证券研报指出,整体来看,Micro-LED微显示器制作的主要难点在于衬底制备、芯片结构、键合工艺及全彩显示等环节。


其中,全彩显示为核心难点,亟待产业突破。目前Micro-LED全彩方案主要包括合光方案、量子点色转换、三色堆叠以及单片直接外延。其中合光方案是相对成熟的路线,但模组体积有待进一步缩小,三色堆叠和单片外延方案工艺难度较高,仍处于实验室阶段。


“目前Micro-LED产业尚未成熟,以大屏应用来看,受Mini LED显示的快速崛起影响,发展Micro-LED产业的急迫性被放缓,成本难以摊薄,整体发展速度不如预期。”余彬表示,以小屏应用来看,如近眼显示场景,已经有量产的产品,不过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前期,很多产品都主要是单绿的方案,全彩方案的产品,成本仍处于高位,未来还需要继续优化。



科力达15年专注于工业冷水机研发、生产与服务,根据各种工业生产加工设备特点研制精密冷水机,性能稳定,操作简单,高效节能。广泛应用于以半导体,CO2 ,YAG,光纤等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加工设备。以及应用于其它工业方面:如医药、生物、化工、食品、饮料、塑胶、电子、纺织、化纤、电镀、超声波、机械加工、特种铸造、焊接、造纸、复合材料、水处理、印刷等行业。咨询冷水机>>>www.kldjm.com